当前位置: 首页  |  学生工作  |  奖勤助贷  |  正文

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2014年“助学•筑梦•铸人”主题征文系列活动的通知

2014-11-11  点击:[]

各班级:

现将《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“助学筑梦铸人”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》转发,请广泛宣传,积极发动班级学生参与,本次活动将纳入班级阳光成长计划成员考核。各位参赛同学将参赛作品和报名表以班级为单位于11月20日前一并发送至邮箱1210651984@qq.com。

今年,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、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决定继续联合举办“助学·筑梦·铸人”主题征文系列活动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高度重视,精心组织

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、各中央部属高校高度重视本次征文系列活动,及时将通知转发各地方高校。请各高校精心组织实施,加强宣传,积极引导鼓励在校学生参与此次活动,学校可以有重点地组织一些学生和老师参加投稿。对活动积极宣传、积极组织动员投稿、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将颁发优秀组织奖。

二、活动主要内容

(一)本次活动的口号是“中国梦·谁的青春不奋斗”。活动主题是“助学·筑梦·铸人”。

(二)起止时间

2014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。

(三)活动内容及要求

1.征文

征文主题为“助学·筑梦·铸人”,题目和字数均不限,体裁为记叙文,要求内容真实,感情真挚,突出人物个性和独特经历,传递正能量。

征文主要面向全国高校所有接受国家助学政策资助过的学生(含在校生及毕业生,以下简称“受助生”),由他们撰写自己的青春奋斗故事;同时欢迎受助生的同学和学校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,以受助生生活、学习和工作经历为核心,讲述自己或他人的青春奋斗故事。

作品必须保证从未公开发表;严禁抄袭,一经发现,即取消参评资格。本次活动组委会对所有获奖作品拥有使用权。

2.图片

图片大赛的主题是“我的家 我的梦”。主要面向全国高校所有接受国家助学政策资助的在校学生。可由参赛者本人或者请周围的人,用手机或者相机拍摄自己或自己的家庭在学习或生活中的瞬间,并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讲述关于自己、父母或家庭的梦想以及缘由。照片要求不小于1M,格式为JPG。

作品必须保证从未公开发表;严禁抄袭,一经发现,即取消参评资格。本次活动组委会对所有获奖作品拥有使用权。 

3.宣讲活动

鼓励各高校组织主题宣讲活动,邀请关注贫困大学生成长的院士、教师、往届受过国家资助的优秀毕业生,在本校进行主题宣讲,与大学生一起分享自己或他人奋斗故事。各校可将活动视频及文字实录发送至qingyunzhi@vip.163.com。

(四)征文和图片投稿流程

2014年10月~11月,请参加活动的同学、老师和机构关注活动微信公众号——青云志(zqbqyz),并登录中青在线(www.cyol.net)“助学·筑梦·铸人”活动专题,下载报名表。各位参赛同学将参赛作品和报名表以班级为单位于11月20日前一并发送至邮箱1210651984@qq.com在校生将参赛作品及报名表一并上交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,由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参赛作品真实性及参赛人资格进行初审,对初审合格者报名表盖章(资助中心章或学生部门章)毕业生及老师参赛作品和报名表由本人直接发送至qingyunzhi@vip.163.com。征文来稿也可邮寄至北京东城区海运仓胡同2号中国青年报社,并标明“助学·筑梦·铸人”征文活动收,邮编100702。

组委会将选取优秀征文和图片,通过活动的微信公众号——青云志定期推送,征文、图片的点赞数、阅读数或转载数将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因素。

三、活动表彰与奖励

2014年12月,经由评审委员会评审,选出征文、图片及组织奖三类奖项。所有奖项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、中国银行、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颁发。

(一)征文奖

选出特别奖1名,一等奖10名,二等奖20名,三等奖100名,具体如下:

1.特别奖:1名,获奖者将受邀参与“彩虹桥”中外学生文化交流项目。“彩虹桥”中外学生文化交流项目由中国银行赞助,获奖同学将受邀于2015年暑期出国学习和交流。

2.一等奖:10名,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2000元。

3.二等奖:20名,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1000元。

4.三等奖:100名,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500元。

(二)图片奖

选出优秀奖50名,对在校受助生本人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500元。

| 打印 | 关闭 |
相关链接
网站后台管理       华侨大学就业网       华侨大学人事处       华侨大学邮箱登录       华侨大学研究生院       华侨大学教务处       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中心       华侨大学团委      

地 址:福建省厦门市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    邮编:361021 电 话:0592-6162225 Email:clxyxx@hqu.edu.cn 

版权所有 1996-2012 华侨大学 闽ICP备05005476  闽ICP备11002060号-4